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8日讯(记者 王斯涵)对于28岁的廖女士而言,“怀孕”二字曾是她心中最沉重的期待。经历一次自然流产、一次胚胎停育后,她的备孕之路布满荆棘。2019年6月,她初次走进诊室时疲惫地说:“王主任,我月经半个月了还没干净,是不是身体彻底垮了?”
初诊:调经为先,疏通气血
廖女士此次月经淋漓半月未净,B超提示子宫内膜偏薄,右侧卵泡发育中。王俊玲教授察其舌暗红、脉细涩,辨证属肾虚肝郁血瘀。此类体质因多次流产损伤冲任,气血瘀滞如河道壅塞,胚胎难以扎根。
王教授以“调经为种子之基”为核心思路:
补肾活血:选用益母草、丹参等活血化瘀,疏通胞宫气血;
疏肝解郁:佐以柴胡调达气机,缓解焦虑对内分泌的干扰。
此阶段旨在先改善宫内环境,为后续备孕打下基础。

二诊至四诊:分段调理,夯实土壤
第二次就诊时,廖女士血止但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王教授转为益气养血为主,以八珍汤加减(黄芪、当归、熟地等)填补气血。她比喻道:“身体如土地,气血是养分,必须先沃土才能育胎。”
半年后复诊,廖女士月经推迟、孕酮偏低。王教授结合地屈孕酮片调整激素,并针对性化解感冒、输卵管积水等插曲。其中,针对输卵管积水采用的清热利湿活血方(黄柏、败酱草等),有效改善了输卵管通畅度。
五诊至六诊:孕后安胎,稳扎稳打
2020年7月,廖女士确认怀孕,但孕7周出现轻微出血。王教授强调:“孕后安胎需分阶段施策”:
孕早期以固冲任为主:用胶艾汤加减(阿胶、艾叶、苎麻根等)养血止血;
动态监测结合辨证:通过HCG、B超指标调整方案,确保胎元稳固。
此次B超虽未见明显胎心,但胚胎持续发育,提示母体环境已逐步改善。
结局:跨越36周,迎接新阶段
2021年2月,廖女士顺利妊娠至36周,胎儿指标稳定。她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身体像漏水的桶,现在终于能兜住希望了。”
案例启示:流产背后与中医干预逻辑
王俊玲教授分析,反复流产常与肾虚血瘀、冲任不固相关,中医干预需遵循三阶段原则,一是孕前调经固本:通过补肾活血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化解“瘀血”对胚胎着床的阻碍;二是孕中分型安胎:根据肾虚、气血虚等证型选用寿胎丸、八珍汤等方,动态调整策略;三是全程身心共调:疏肝解郁缓解焦虑,避免“情志伤胎”的连锁反应。
王俊玲教授表示“反复流产不是生育的终点,而是身体发出的调理信号。中医擅长将‘漏土的篮子’修补为‘沃土的摇篮’,只要找准病机、阶段干预,好孕自会如期而至。”同时提醒各位备孕的准妈妈们,个体差异需辨证施治,请勿自行套用方案。

(本文内容由深圳博爱曙光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