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9月幼儿甲流脑炎命悬一线,远东儿内科医护一心创奇迹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7月22日傍晚,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儿内科病房里,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正在上演。1岁9个月的小运(化名)因甲型流感引发脑炎,持续抽搐40分钟,脑压飙升至正常值的3倍。在远东儿内科主任芦爱萍的带领下,医护团队与时间赛跑,最终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回。

image.png

芦爱萍为患儿实施腰椎穿刺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还得从孩子当天早晨的高烧说起……

高热不退背后的致命危机

“医生,孩子烧到40度,退烧药完全没用!”7月22日上午,小运母亲抱着精神萎靡的孩子冲进远东儿内科门诊。

孩子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3周的咳嗽、半天的高热不退,胸片显示支气管肺炎,甲流检测阳性——这些表象下,接诊的芦爱萍却敏锐察觉异常:“孩子眼神呆滞,精神萎靡,高热不退,必须警惕重症流感、暴发性心肌炎、肺水肿,甚至引发脑干脑炎。”

芦爱萍指示立即启动传染病隔离措施,并安排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采用中医熏洗、低频脉冲等物理疗法辅助退热,避免药物副作用。

40分钟惊魂抢救

7月22日下午5点,入院6小时后,小运突发全身抽搐、牙关紧闭、瞳孔上翻,血氧开始下降。儿内科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展开抢救,先后使用了水合氯醛、地西泮和苯巴比妥三种镇静药物,但孩子的抽搐仍然持续。

眼见情况危急,芦爱萍当机立断,再次足量安定静推,同时以50ml每8小时一次的剂量快速静滴甘露醇进行强力脱水降颅压治疗,因并发细菌感染,还采取了头孢曲松联合帕拉米韦的双联抗感染方案,既要控制颅内高压,又要对抗肆虐的甲流病毒和合并的细菌感染。

与此同时,芦爱萍为患儿完善腰椎穿刺检查,测量颅内压情况;同步开展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测。检查数据触目惊心:脑脊液压力312mmH₂O(1-3岁儿童正常值<150);蛋白质含量1105mg/L(1-3岁儿童正常值<400)。因患儿脑脊液呈血性,且压力大,芦爱萍主任还为其安排了头颅CT,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情况。

整个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时刻监测着小运的生命体征,不敢有丝毫松懈。

image.png芦爱萍在为患儿实施腰椎穿刺

“当时腰穿针刚拔出,血性脑脊液就快速涌出。”芦主任回忆,“留够检查项目后,我立即用双手压住穿刺点,一旦发生脑疝,孩子可能在几秒内呼吸心跳停止。”

“最危急时,孩子四肢已经紫绀。”参与抢救的刘红英医生感慨,“我们在床边持续监测瞳孔,直到第40分钟,抽搐终于停止。”此时CT显示脑水肿明显,但幸运的是未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

昼夜守护的生命防线

随后的72小时,儿内科医护团队寸步不离守护在患儿身边。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动态调整脱水方案,甘露醇与地塞米松的用药频次,从每4小时一次精准降至每12小时一次。与此同时,团队积极协调处理并发问题,为患儿量身定制膳食方案,全方位保障治疗需求。

26日,小运体温稳定在37℃左右,咳嗽减轻,脑电图和胸片显示病情好转,甲流检测仍阳性但进入恢复期,再次腰穿复查脑压正常。其间发现小运走路不稳,团队马上安排其检查排除小脑炎,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病毒性脑炎患儿最怕遗留认知障碍。”芦爱萍解释,“我们相继完善了脑CT、脑电图、脑积液等系列检查,逐步排查避免后遗症。”

28日,小运的流感病毒检测转为阴性,这意味着抗病毒治疗取得成功,儿内科团队7天内顺利逆转了小运的病情。

出院前,小运妈妈动容地说:“孩子抽搐那天我真的吓坏了,是芦主任团队一次次给我们希望,连喂药的剂量都用针管精确到 0.1ml,这种责任感太让人放心了。”



编辑:刘梦婷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