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1日讯(记者 王斯涵)近日,在深圳博爱曙光医院妇科诊室内,21岁的成都姑娘Candy(化名)终于舒展了紧锁三年的眉头。自2022年首次检出高危HPV感染后,她经历了转阴、复发、误治的曲折历程,甚至因不当用药导致病情严重。2024年12月,一场偶然的深圳之旅成为转折点——旅行期间外阴持续不适的她,找到深圳博爱曙光医院妇科主任王玉洁寻求帮助。正是这次“偶然”的相遇,让她决定跨千里治疗,最终在这场与HPV的“持久战”中迎来曙光:不适症状逐渐消失,病毒载量显著下降,重燃健康希望。
反复感染陷困境:旅游途中偶然遇转机
2022年,Candy首次确诊HPV16、51型感染,经治疗转阴。2024年5月复查竟检出7种HPV亚型阳性(高危型:39、68;中危型:53、66、82;低危型:43、81),TCT提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外阴出现乳头样增生。尽管无显著症状,她仍沿用既往治疗方案(自行使用保妇康栓及冲洗液),却因不当操作导致菌群失衡,外阴红肿瘙痒加重。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24年12月。Candy在深圳旅游期间,因外阴瘙痒红肿持续一周、彻夜难眠,通过手机搜索“深圳妇科名医”,意外发现深圳博爱曙光医院王玉洁主任的简历——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武汉同济医院工作近20年。“华西”二字瞬间击中她的信任神经。作为成都人,她深知华西医学的权威性,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就诊。“当时疼得走路都困难,但王主任当天就安排治疗,清洗上药后当晚瘙痒就减轻了。”首次治疗的立竿见影,那种久违的安心感让她重燃信心,决定后续专程从成都飞赴深圳接受系统治疗。
精准破局:偶然初诊后的主动选择
面对复杂病情,王玉洁主任团队制定“三位一体”精准方案,靶向抗病毒,根据HPV分型及耐药性检测,联合使用干扰素与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黏膜屏障修复,采用ATP无创微生态治疗,促进外阴及宫颈黏膜再生,阻断炎症反应;免疫系统重建:中药调理,同步个性化运动计划,提升细胞免疫功能。
专家警示:HPV年轻化背后的认知盲区
王玉洁主任指出,HPV感染年轻化趋势严峻,但患者普遍存在三大误区:盲目自治,擅自使用栓剂或洗液破坏微生态平衡,反而为病毒增殖创造条件;轻视复查,HPV转阴后仍需每6个月监测病毒载量及TCT,防患于未然;忽视交叉感染,多型HPV共存可能加速宫颈病变,需同步筛查与干预。她强调:“治疗HPV是一场‘免疫力攻坚战’,需医患携手,从规范用药、定期筛查到生活方式重塑,缺一不可。”
从“偶然”到“必然”的跨省治疗,首次治疗的显著效果让Candy主动选择深度信任。此后,她多次从成都飞赴深圳,甚至入住医院周边酒店配合复诊。2025年5月复查显示,其HPV阳性骤减,外阴增生组织基本消退,TCT结果恢复正常。“现在终于敢穿小短裙了,再也不用忍受半夜痒醒的煎熬。”她感慨道。
医院优势:跨区域诊疗+全周期健康管理
作为深圳市宫颈癌防治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博爱曙光妇科依托专科联盟资源,为异地患者提供:
✅ 弹性预约:周末及节假日开放绿色通道,适配异地就医需求;
✅ 隐私保障:独立诊室、全女性医护团队,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 长期随访:线上跟踪用药反应,动态优化治疗方案。
(本文内容由深圳博爱曙光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