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儿外科成功利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为5岁患儿同时解决了左侧精索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疝的问题。该手术创伤小,耗时6分钟,术后未见显眼的切口,患儿家属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
5岁男孩运动后腹痛,原来是小儿疝气惹的祸
不久前,一位宝妈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儿外科门诊蒋基令主任处就诊。据妈妈说,她儿子在运动的时候,发现左侧腹股沟有肿块且疼痛,在经过详细检查后,腹股沟处肿块原来是左侧精索鞘膜积液合并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痛,严重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患儿的父母希望尽快通过手术解决。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针对该患者的病情,远东儿外科团队在蒋基令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团队仔细讨论并与患儿父母沟通后,决定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精索鞘膜翻转术。手术通过经脐5mm单孔观察,左侧腹股沟2mm切口带入结扎线,高位结扎疝囊,全程用时约6分钟,术后几乎看不到任何手术伤口。
鞘膜积液经过阴囊做了一个1cm小切口,完成翻转术,疤痕隐藏于皮肤褶皱处,肉眼几乎看不出。
鞘膜积液和疝气如何判断
外科主任蒋基令介绍,儿童鞘膜积液(俗称“水蛋”)主要病因是腹腔内积液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到腹腔外所致,或者是在睾丸下降后遗留的鞘膜未闭合,形成积液。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无痛性囊性包块。
儿童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或“疝气”),出生后即可发病,婴幼儿多见。原因是腹壁发育可能存在异常,常见的诱因是小儿剧烈哭闹、长期便秘或排尿困难等引起的腹内压力升高,导致腹腔内容物如肠管、大网膜等器官,通过腹壁缺损处凸出进入腹股沟管甚至阴囊。在女孩,有输卵管、卵巢、甚至子宫进入腹股沟。这两种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男孩可能影响到睾丸的正常发育,女孩可能影响成年后的生育。
治疗鞘膜积液和疝气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的优势:
1、创伤小,无疤痕。
2、一次可以处理双侧疝,避免二次手术。
3、手术时间短,单侧疝4-6分钟,双侧疝10分钟左右,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
4、术后次日出院,花费少。
什么时候手术比较合适?
对于腹股沟斜疝,如果不是经常有腹腔内容物疝出的1岁以内患儿,可暂时观察治疗,超过1岁仍未自愈的可考虑手术。如果频繁的有腹腔内容物疝出,一般建议6个月后即可考虑手术。
如果反复出现嵌顿的患儿则无年龄限制,尽早手术治疗。对于鞘膜积液,如果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不急于手术治疗,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如果张力高,则建议尽早手术,不受年龄限制。超过1岁尚未自愈的鞘膜积液则建议尽早手术,减少对睾丸血运、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