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庞叔(化名)因为肠子破了个口,只能通过输液度日,一日三餐正常进食成了奢望。四处求医无果,庞叔几乎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幸运的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吴晓滨为他实施了“肠瘘手术”,他终于回归了正常生活。
原来,4个月前,一向身体健康的庞叔发现自己身体出了点问题,“胃口不好,吃了饭后不消化,肚子涨得难受。”一开始以为吃错了东西,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他并没有等来症状缓解,反而“肚子涨得越来越厉害,腹痛与日俱增。”
终于,一天半夜,一阵又一阵的腹痛,庞叔终于无法忍受,他叫醒了妻子,来到自家附近的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当夜便在急诊做了手术。术后第4天,庞叔发现有粪便样液体从腹部的切口流出来,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经过检查,考虑肠瘘。简单来说,就是他的肠子有破口,粪便从肠子里流出来了。从此,庞叔深陷痛苦和无奈之中。庞叔四处求医,均因风险高、难度大,没能修补肠瘘。后来,经一家医院一位肿瘤科主任的介绍,庞叔找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专攻消化道疾病的青年专家吴晓滨。“吴晓滨不仅手术技术高超,而且是出了名的不畏难,经常解决别人不敢处理的问题。”这重新唤起了庞叔的希望。
庞叔的遭遇,吴晓滨看在眼里。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他决定为庞叔施行“肠瘘手术”。此次手术不仅切除了小肠瘘,吴晓滨还为庞叔清扫了区域淋巴结,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庞叔康复顺利,术后第一天进水,第二天进流食。他可以顺利经肛门排便了,再也没有粪便从肚子“漏”出来了。庞叔终于圆了自己的“吃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