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可享“中山医”同质化医疗服务
2022-07-04 11: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在深圳可享“中山医”同质化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朗读:

中大八院院长沈慧勇教授带队查房。

小花的脊柱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以下简称中大八院)为她开展国内鲜有医院能够做的高难度、高风险截骨“重塑”手术,女孩原本“弯曲”的人生重回轨道;5-10分钟快速切肝,出血量不足50毫升;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结合磁导航精确定位肺结节,早期肺癌5年随访治愈率近99%……

2016年8月,原来的福田区人民医院更名中大八院,正式纳入中山大学管理体系,成为其直属附属医院。六年来,中山大学按照“双一流”建设部署,“举全学校之力、聚各附院之贤”,重磅打造中大八院。从当初的名医引领到如今的星河璀璨,医院广纳英才,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专家、青年骨干加盟,医疗、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和党建等工作全面提升,获评“三甲”医院,六载蝶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科提质,百姓在家门口享全国领先诊疗服务

贵州青年阿毅曾经是一名脊柱拧成“麻花”的严重成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因为身体畸形,很多工种都不接受他。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治好病,找个正经工作,成家立业。幸运的是,阿毅找到中大八院院长、著名骨科专家沈慧勇教授,顺利完成高难度、高风险的截骨“重塑”手术,“挺直腰板”的阿毅留在深圳成为一名咖啡师,开启了醇厚芳香的人生。

熟悉这家医院的人都知道,2018年8月沈慧勇教授团队来到深圳,中大八院骨科迅速崛起,到2020年6月便成为深圳市重点培育学科,跻身深圳前列。到如今,深圳的疑难重症患者更是可以在家门口享“中山医”同质化医疗服务。“看骨科到中大八院”正逐渐成为深圳人的共识。

短短几年,骨科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强势领航?归根到底离不开一支全国领先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团队。学科带头人沈慧勇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学科带头人,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骨科主任委员。2018年8月由中山大学任命,担任中大八院院长,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挑起区校合作共建深圳中心区高水平医院的重任。其团队成员王鹏教授、陈铿副教授、蔡兆鹏副主任医师、谢中瑜副主任医师、马梦君副研究员等均来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山二院骨科。

除了中山大学优质医科资源的倾斜,更敞开怀抱迎接四海英才:2019年11月,沈慧勇教授团队与国内顶尖脊柱矫形专家、南京大学鼓楼医院骨科邱勇教授团队强强联手打造的脊柱畸形诊治中心成立;2022年5月,来自301医院的广东省特殊引进人才、北大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创始人张文涛教授携团队加盟中大八院运动医学科等。

“一方面,我们团队要传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医精神,另一方面加快学科规划,突出专科特色。一个专科如果没有特色,就像一个人没有性格一样,我们不断强化学科特色技术,推动亚专科建设,培养专病人才。”沈慧勇院长表示。专科有特色,人人有专长。在这一理念下,中大八医院骨科已发展成为拥有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骨肿瘤科和小儿骨科6个亚专科和4个病区的“王牌”学科。

在宽敞大气的患者服务大厅的南侧,2021年国家自然基金获得者的荣誉墙,大气而低调。14名上榜的项目负责人中,骨科占了5人,沈慧勇教授领衔下,一大批青年科研人才崭露头角。事实上,近年来中大八院科研成果产出显著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表性学术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中大八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实现“四连增”,创下医院历史纪录;以医院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第一单位发表代表性学术成果92篇,同比增长46.03%;完成专利申请36项,获授权专利38项。组建骨关节疾病精准诊治与转化中心、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泛血管疾病研究中心等六大临床与科研一体化平台,医教研齐头并进。

目前,医院各个科室实现质的飞跃,学科发展势头良好。中大八院确定以骨科、心血管内科为龙头带动院学科群发展,泌尿外科、胸外科、胃肠外科、肾病科、肝胆胰外科、急诊医学科、耳鼻喉科等持续提质,辐射康复医学科、影像科、检验科、手术室等快速发展,为医疗质量全面发展打牢“四梁八柱”。学科提质发展迈出的每一小步,汇聚成推进中大八院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去年,通过三级医院等级评审。获评“三甲”标志着医院医教研综合实力实现全面提升,开创了医院发展新格局。

如今,看病总爱往外地跑的深圳人,越来越多地选择留在中大八院,还有不少外地患者“打飞的”来这追名医看大病、看难病。以中大八院为代表的深圳医疗质量的显著提升直接带来了老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这些,也日益成为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进人才,加速推进医疗资源迭代升级

“医院高质量发展,以人才为纲,纲举目张。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离开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一切都难以实现。”沈慧勇院长表示,以人才战略为重,把医院打造成吸附人才的强劲“磁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勇担当的医疗人才涌进特区,来到朝气蓬勃的中大八院,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迭代升级。

除骨科外,深圳首个心血管重点专科——心内科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医学人才黄辉教授,获评深圳首批国家级高血压中心;国内知名的急诊专家、中山二院的王彤教授在急诊科组建了一支反应快、素质高的救治队伍,实现了危重症一站式救治;来自北京301解放军总医院的史宪杰教授出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让肝胆胰外科危急重症、疑难病例不再成为人民健康的拦路虎;钟南山团队国内研究核心骨干张建全教授来到呼吸科后,带动慢肺阻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近40年的中山二院原神经科主任陶恩祥教授,建立“岭南帕友之家”,为更多深圳患者提供全程精细化管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王志强教授南下后,在中大八院后致力于耳鼻喉科功能重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检验医学部主任吴超“火线”组建核酸检测团队,建立了深圳医疗机构单体面积最大的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来自省中医院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徐丹苹主张中西医结合内调外治心血管疾病,深受患者追捧;师从我国泌尿微创鼻祖李逊教授和吴开俊教授的何朝辉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来到泌尿外科,开展的微创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和泌尿系肿瘤效果显著;来自中山三院的许尔蛟曾是中山大学医科系统最年轻的正高职称专家之一,他带来的复杂性肿瘤消融手术让中大八院超声科成为深圳肿瘤消融微创治疗“高地”。

此外,还有口腔科张晓磊、胸外科张宜乾、胃肠外科吴晓滨、血液科陈艳、皮肤科张振颖、儿科关凤军、新生儿科周晓光、产科雷琼、生殖免疫科肖青、超声科许尔蛟、眼科杜伟、消化内镜中心陈泓磊等来自海内外的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他们扎根深圳,埋头医教研,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营造优良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推动发展“原动力”,医院给出系统性人才培育计划,坚持引育结合,发挥头雁效应,建设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不断增强学科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据统计,近五年该院引进临床学科带头人32人、临床科研及管理骨干62人。在医院的全职专家队伍中,深圳市高层次人才6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地方级领军人才5人、后备级人才56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到岗12人。

人才驱动,管理赋能。从深南大道边上这栋远洋巨轮造型的医疗建筑地标出发,一批批有实力的临床重点专科受到深圳市民认可,一批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大湾区科创沃土上生根发芽,一批批心怀家国情怀的医学生走向海内外……中大八院正朝着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高水平医疗集团和“区域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百强”医院阔步前进。


[编辑: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