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好习惯 防疫好武器
2022-04-07 15:2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卫生好习惯 防疫好武器

人工智能朗读: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国家卫健委则将我国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健康家园,健康中国”,两个主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健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健康”二字的意义尤为突出。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就是中国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行动。对个人而言,强化公共卫生意识,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就是抗击疫情的最好武器。

连日来,深圳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4月8日起,全市学生将陆续返校。然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疫情面前只有当事人,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本报提醒市民朋友,从自己做起,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常消杀、多通风;用公筷、多运动。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一米距。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收取邮件时,要记得戴好口罩和手套,先消毒再拆包,外包装不要带回家。

勤洗手

●案例

3月31日到4月3日,浙江省温州市连续4天发生5起新冠肺炎疫情,其中4起都是由外地动车回温人员筛查中发现。专家分析,确诊病例上洗手间时摸过门把手,其他人员进出就可能从门把手上接触到病毒,没有及时做好手卫生的话,就可能被感染。

●专家说法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

●正确做法

日常洗手需遵循六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3.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5.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6.五指并拢,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洗手后,要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风干或烘干。

不随地吐痰

●案例

3月10日,西安报告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下称病例B),经疾控中心和公安部门连夜对其溯源调查,终于弄清该病例感染新冠肺炎的来龙去脉。原来,病例B在3月6日与病例A在户外场所有过短暂交集。病例A在路过病例B身旁时随意吐了一口痰,病例B没戴口罩,病毒扩散让他传染上了新冠。

●专家说法

陕西省疾控中心疾控专家张义接受采访时表示,病例A于3月8日确诊,3月6日已处于排毒期,人在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的过程中,从体内喷出来的飞沫有大有小,大颗粒的飞沫会直接沉降到地面,而一些小颗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其他人吸入气溶胶即可造成传播。

●正确做法

研究显示,一个健康人的一口痰中,至少包含5000万个细菌;如果是患病者,其痰液中的细菌数量会更高,可能超过2个亿。因此,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应该避开旁人,以脸朝下的方向,把痰吐在卫生纸上,再好好包裹,才可丢进垃圾箱内。

打喷嚏或咳嗽要遮口鼻

●案例

2020年,天津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接连出现8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针对这起疫情,天津市疾控中心经多日追踪发现,小区首个感染者曾乘坐电梯时未佩戴口罩,并在电梯的密闭空间中咳嗽、打喷嚏,污染了电梯环境,进而导致小区内其他居民被感染。

●专家说法

研究显示,一次喷嚏可喷出约1.2万个小飞沫,是每次咳嗽排放量的几十倍。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喷嚏喷射的飞沫可随空气以30米/秒以上的速度飞行,最远可以传8米,最久可以在空中悬浮10分钟。即便是健康人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中也可能携带细菌或病毒。

●正确做法

打喷嚏时不应用手捂住口鼻,而应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如果来不及掏纸巾或临时找不到手帕或纸巾,建议把头低向手肘来代替手捂住口鼻,弯曲手肘后,再靠近口鼻。这个动作可将喷出飞沫阻挡在手肘皮肤或衣服上,肘部较为干燥,且不容易再接触其他公用物品,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公共场所要戴口罩,保持一米距

●案例

3月份,深圳流调人员对一名新冠确诊病例进行病毒溯源时发现,该病例与另一确诊病例在“钱大妈”超市有近距离接触。两名病例站在同一过道上,背对背站在两边货架前挑拣商品,其中一名病例没有佩戴口罩。病毒基因序列报告进一步证实两名病例具有相关性。

●专家说法

为什么将安全社交距离设定为1米?专家解释,新冠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受到重力影响,飞沫多在1—2米距离内降落到地面。因此,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成为防疫基本要求。

●正确做法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戴口罩时,要区分口罩正反面,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限时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密闭场合常通风

●案例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官网3月20日通报,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某KTV娱乐场所违反国家和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没有落实扫码登记、测量体温等防控措施,导致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经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失职失责问题进行处理。

●专家说法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介绍,影剧院、游戏厅、KTV等场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密闭空间空气流通相对差一些,同时在这些场所活动相对时间比较长,容易出现人员长时间聚集,带有病毒的气溶胶在空气中更容易传播,在疫情防控当中是重点关注的场所。

●正确做法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家里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慎重购买境外商品

●案例

近期,国内报告多起关于进口商品、海购包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报道。江苏省常熟市在1例确诊病例住处衣柜内4件网购韩国卫衣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经综合分析疫情与网购韩国服装有关;辽宁省大连市在1例阳性感染者经营的韩国进口服装、包装袋内表面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不排除因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物品感染的可能。

●专家说法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目前国际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态势仍在持续,进入中国的邮件和货物,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在特定条件下,有些病毒不会死亡,货品就会具有传染性。如果经过空运,时间短,在接触到这些货品或包装表面的时候,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正确做法

公众应该慎重购买境外货物,减少或暂停收取非必要的境外邮件和来自国内高风险地区的邮件。收取或者开启邮件时,尽量选择户外固定的地点,同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与邮件的直接接触。开件以后尽量不要将包装带回家中或者工作的场所,应该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于已带回家庭或者工作场所的邮件,可以用75%的酒精或者含氯消毒剂,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杀,处理完包装后应该及时更换口罩,认真进行手部的清洗消毒,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编辑: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