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2019年02月27日讯 日前,深圳市人民医院为一例肺纤维化末期合并早期肺癌的患者进行了紧急肺移植手术。这次手术意义非同一般,它意味着继2006年开展深圳首例双肺移植后,事隔1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重启器官移植。
肺纤维化末期移植是唯一出路
这位患者今年69岁,10年来,他一直深受咳嗽、咳痰、憋气折磨,医生诊断双肺纤维化、双肺肺气肿、多发肺大疱形成,多次住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身体被病痛折磨得只剩42公斤。
去年10月,患者在日本检出左上肺有一个小结节,随后到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找到王光锁主任诊治。王主任高度怀疑早期肺癌,遂联合麻醉科张中军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切除了肺癌,术后病理检测证实是鳞癌。
2019年2月初,马上要过年了,老人又因感冒,旧疾复发,反复发热、咳嗽、气促、憋气,下不了床。随后住进了市人民医院ICU,需要依靠ECMO(体外膜肺)支持呼吸。2月19日,市人民医院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专家会诊认为,患者肺间质性病变病情重,肺部病性进行性恶化,肝肾基本功能正常,各项指标符合紧急肺脏移植手术指征,肺移植是唯一生存的机会。
一天拿到紧急肺移植批准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已经上了ECMO,不适合转运,再加上患者及家属很信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坚持在该院进行肺移植手术。
肺移植在人类大器官移植手术中属于最高难度级别,由于肺部时刻与外界交换气体,细菌感染机会多,且肺部本质脆弱,手术技巧要求高,包括术后急性、慢性排异反应、各种并发症等问题,相比肝、肾等器官移植难度更高、风险更大。
术前,全院组织18个科室召开多次协调会,并进行了联合预演,做足了准备。与此同时,深圳市人民医院向省、市卫健委等上级部门申请开展紧急肺脏移植手术。省、市卫健委为抢救生命开通绿灯,仅用了1天多时间就拿到了手术资质,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也迅速通过手术申请核查。
多科联合肺移植成功
该患者也很幸运,2月25日就等来了匹配的肺源。捐献者是一位突发心脑血管意外死亡的患者,在广州进行了器官捐献。
手术、护理、医技、后勤保障百人团队严阵以待。ICU、呼吸科、心外科ECMO团队、麻醉科、手术室等团队的通力合作,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主持实施肺移植手术。
25日11时10分,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移植前准备:麻醉置管、上股动脉PICCO、更换气管插管、置放肺动脉漂浮导管、切换ECMO(膜克肺)静脉-静脉模式到静脉-动脉-静脉模式……
14时37分,供肺获取后,疾速从广州送往深圳。
15时30分,开始切除病肺,由于二次手术以及10余年反复肺部感染的原因,术中发现患者胸腔高度粘连,肺部与胸腔边廓粘连,手术难度超出预期。换肺就好比给衣服打补丁,需要拆掉原来的补丁,补上新的。原来的补丁已经发毛,与周边连在一起,医生只能通过手工剥离取出,十分艰难,术中出血达到2000ml,对于消瘦的患者来讲,已是不小的出血量。
16时46分,供肺到达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开始修肺。灌注后的肺饱满富有弹性。
17时10分,供肺开始“安装”。
20时24分,手术结束,成功为患者进行了左侧单肺移植手术。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26日早上,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院方介绍,术后患者还要经过排斥和感染关,由于患者已经用膜克肺呼吸替代1周多,又是二次手术创面大,再加上术前身体情况不好,这对医护人员将是严峻的考验。医院正全力以赴,严密术后监护,精心医治。(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林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