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如何成神药?宣传大于实际功效
2018-12-05 09:44
来源: 深圳商报

白藜芦醇如何成神药?宣传大于实际功效

人工智能朗读:

现代人注重养生,对保健品的功效往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也因此花了不少冤枉钱。近些年来,在保健品市场十分受欢迎的“白藜芦醇”,就是宣传大于实际功效的经典案例。号称源自美国的白藜芦醇保健品,其实并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评估,也未获得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却依然在线上大量销售。安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夏莹昨日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应理性思考、不要盲目。

植物抗毒素被说成“神药”

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剂,葡萄、蓝莓、红酒等物质,都含有这种成分。1939年,日本科学家Michio Takaoka从植物中首次发现并提取了白藜芦醇。此后长达60年,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一种植物抗毒素——自然界每种植物都有自我保护的武器,白藜芦醇就是植物为防止霉菌感染而产生。

直到上世纪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Dipak Kumar Das提出,白藜芦醇能保护心血管,并认为这是法国人日常饮食中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发病率却相对较低的原因——法国人常喝的红葡萄酒中含白藜芦醇。此后,白藜芦醇迅速“走红”,商家开始宣称相关保健品有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甚至防癌的功效。

但是记者在Researchgate网站的数据中查到,一升红酒中白藜芦醇含量仅为0.1-14.5毫克,“想获取白藜芦醇,还不如直接吃葡萄。”夏莹告诉记者。

很快,Das的说法被推翻。2012年,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宣布,审查委员会已发现Das有145项制造或伪造数据罪,他发表的关于白藜芦醇的20余篇论文也被撤回。

相关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

盯上白藜芦醇的不止Das一人。2003年,美国学者David Sinclair成立了研发白藜芦醇的配方和衍生化合物的公司,很快,这家生物公司被全球最大的药企之一——葛兰素史克收购。然而,2010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却中止了白藜芦醇研究项目,原因是实验里出现了多个肾衰竭现象。

长期从事白藜芦醇相关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瑞明此前告诉新华社记者,白藜芦醇对人体的作用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对人体健康是不是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起作用、是否有副作用等目前都还没有定论。

深圳商报记者在美国药品网(Drugs。com)发现,其明确表示白藜芦醇被认为是一种膳食补充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而查阅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备案信息发现,截至发稿,国内通过审批、尚在有效期内,含白藜芦醇成分的保健食品,仅有一款“坤美靓牌白藜芦醇胶囊”,其主要功能为补钙。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并没有具有“抗衰老”“美容”等功效,处在合法注册/备案期内的白藜芦醇相关产品,且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也未能找到该成分。

与此同时,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白藜芦醇”,仍出现了大量口服液、胶囊等标榜抗衰老的保健品,而通过微商销售相关产品的更不在少数。记者发现,这些产品包装上都是全英文,并无中文批示和批准文号。

保健品,吃的是心理安慰?

夏莹告诉记者,虽然白藜芦醇被证明伤肾,但是目前并没有对含白藜芦醇的保健品进行试验,所以使用过此类保健品的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慌。

事实上,记者在查阅淘宝上两家业界知名品牌、单款产品月销量在5000以上的店铺后发现,即使是宣称含有白藜芦醇的保健品,其真实含量也未可知。其中一家的30毫升口服液,号称白藜芦醇含量相当于2000杯红酒,而配料表中却写着水、木糖醇、葡萄浓缩汁粉、食用香料等,并未看到白藜芦醇字样,客服解释说,“因为这种成分还没有被我国食品保健品录入”。而宣传页面则写着,这款口服液对免疫力、睡眠、肠胃、肝脏、牙痛、劳累、美容等都有功效。

另一家则直接建议记者一次性购买半年以上用量,“因为个人体质不同,要长期才看得到效果”。记者初步计算,每盒单价为400元左右,一年花费不下万元。有网友说,自己老板的圈子都是吃这个,所以觉得可信。更有人直言,“就是吃个心理安慰”。

夏莹告诉记者,由于相关规定,现在正规保健品在包装说明等地方没有夸大功效,但很多在销售、宣传过程中却说得神乎其神,给人感觉可治百病,却恰恰说明其功效模糊,“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理性思考,选择食用合格的保健品,不能把保健品和药画上等号。”夏莹说。(记者袁斯茹

[编辑:黄芷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