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健康>聚焦>

专家:咀嚼即可净化耳垢 没事不要掏耳朵

专家:咀嚼即可净化耳垢 没事不要掏耳朵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三岁男童小明(化名)感到耳朵痒,姐姐便自告奋勇拿起棉签帮他掏耳朵,没想到不慎摔倒,手中的棉签重重地插进了弟弟的耳道,导致弟弟耳部流血不止,痛得大哭。

姐姐帮弟弟掏耳朵,结果不慎摔倒,将棉签插进了弟弟的耳道。这是深圳市儿童医院近日接诊的一个。所幸经过治疗,孩子的听力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耳朵内的“异物”是否需要清理,如何正确清理?昨日,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刘春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详细总结、介绍了关于耳朵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三岁男童小明(化名)感到耳朵痒,姐姐便自告奋勇拿起棉签帮他掏耳朵,没想到不慎摔倒,手中的棉签重重地插进了弟弟的耳道,导致弟弟耳部流血不止,痛得大哭。在送院治疗途中,孩子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经检查,这根棉签一直从他的鼓膜插到了鼓颊,把听骨都打散了。经过深圳市儿童医院保守治疗,孩子的状态逐渐恢复,在植入人工听骨后,听力也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耳垢只是人体的废弃物,是非常肮脏的东西。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掏耳垢的习惯,总觉得不时掏一下,才比较卫生。但因耳部位置敏感脆弱,加上工具不卫生或操作不当,很多没必要的耳部感染和伤害这样发生了。耳垢需不需要掏除?怎样操作才是正确的方式?

宝安人民医院医学博士刘春玲介绍,耳垢有个学名叫耵聍,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少量的耳垢其实是耳朵的一道屏障。同时,耳朵有自净功能,在我们咀嚼的时候,耳道会推动耳垢向外移动,达到自净的效果,不需要外力频繁掏除。“不要频繁掏耳朵或去不正规场所采耳,正确促进耳垢向外排泄的办法,是多做咀嚼运动,咬一些比较硬或韧性强的东西。”刘春玲说。如果耳垢大量堆积或感觉到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耳道清理。

“特别是对小孩来说,掏耳朵是风险极高的行为。”刘春玲介绍,孩子的耳道小且浅,一般的棉签太过粗大,容易将耳垢推入耳朵深处,造成听力下降。如果不小心损坏耳膜,造成细菌和真菌感染,则更为麻烦。每年因患耳道感染疾病的孩子,六成以上都是因掏耳朵不当引起的。此外,小孩的免疫功能还不健全,容易感冒,如果伴随出现耳朵痛,很可能是感冒后并发炎症,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送孩子就医,以免留下永久性伤害。

此外,刘春玲提醒,改善耳朵健康,还需要注意:尽量少佩戴塞入式的耳机;避免长时间待在噪音环境中,若不能避免,一定要做好防护。例如,佩戴外包式降噪耳机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不熬夜,早睡早起,劳逸结合,及时释放压力;出现耳闷、失听等意外或不适情况,要及时就医。(罗凯燕)



[责任编辑:黄芷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