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生铅中毒的概率是成年人的30多倍,严重时会对大脑发育造成伤害,但铅无处不在,目前以防为主。”在9月15日举行的2018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活动日”铅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上,深圳市太合心铅中毒防治研究中心专家朱溪向记者介绍了目前我国铅中毒防治的最新情况。
儿童和青少年是重点防治对象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多脏器毒害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被人体吸收。铅进入人体后,少部分会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其余大量则会在体内沉积。一旦吸收过量的铅,就会引起铅中毒,严重影响人体骨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儿童铅中毒还会引发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病状。
发展中国家的“儿童铅中毒指南”(1982年)规定:血液中含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微克每升(ug/L),无论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症及其他血液生化变化即可诊断为铅中毒。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化妆品以及爆米花和皮蛋等食品都是铅的主要来源。朱溪说,虽然无铅汽油已投入使用多年,但汽油本身含有铅,只是在提炼过程中没有另外添加铅。此外,房屋装修所使用的油漆、铁锅高温烹调出的食物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铅。朱溪解释,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是目前大城市铅中毒流行率比小城市更高的原因。
太合心铅防中心提供的数据称,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大城市的儿童铅中毒流行率都在60%以上,部分工业污染区儿童血铅水平超标达100%。
“儿童和青少年是铅超标、铅中毒的重点防治人群。”朱溪指出,儿童吸收能力强,对于空气中的铅,儿童群体吸收率在75%左右,老年人群体吸收率在1%~3%。
调整饮食习惯可帮助防铅
铅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朱溪认为“防”是重点。
对于预防儿童铅中毒,朱溪针对阻断铅摄入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儿童应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父母要勤给儿童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住在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工业区附近,应尽可能经常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面要加罩;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
朱溪强调,调整饮食习惯也是预防铅中毒的方法之一。“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他特地指出,多补充维生素C,多吃奇异果、山楂、红枣等食物有助于排出体内的铅。
朱溪建议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体检时应检验血铅指标,若诊断铅超标,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国家正规批准、具有“促进排铅”功能的保健品。
据悉,本月内在罗湖区、南山区还将有三场铅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