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健康>头条>

开启脑科学研究深圳是理想之地

开启脑科学研究深圳是理想之地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莫索尔透露,将在深圳开创脑科学研究与生物诊疗跨界合作的新模式,尽快将其对于大脑定位系统研究成果应用在帕金森、抑郁症、偏头痛、老年痴呆等脑疾病诊疗和神经药学临床应用当中。

爱德华·莫索尔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张“空间地图”,而在诺奖得主、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人爱德华·莫索尔“心目中的GPS”里,深圳是他的理想目的地。

昨日,记者与莫索尔展开了一场有趣又有料的对话。莫索尔透露,将在深圳开创脑科学研究与生物诊疗跨界合作的新模式,尽快将其对于大脑定位系统研究成果应用在帕金森、抑郁症、偏头痛、老年痴呆等脑疾病诊疗和神经药学临床应用当中。

“大脑GPS”的应用富有未来感

初次来到深圳的莫索尔欣喜于这座城市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尤其是在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融合发展领域的独特优势。他笑称,自己大脑中的GPS记忆功能虽然无法定位到地球的另一端这么遥远,但在挪威听很多朋友谈起深圳富有未来感,深圳对于未来产业的布局和投入是最令其感到兴奋的,这就是定位的线索,然后设定好目的地就这样按照“心目中的GPS”来到这里。

莫索尔坦言, “大脑GPS”研发及应用是富有未来感的产业,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体系,尽管不如有些成果耀眼夺目,但已得到世界认可并将在生物医疗转化方面大有作为。此外,大脑GPS还参与其他的认知活动,例如学习、记忆等等,而空间定位、构建地图仅仅只是这些特定区域功能的“冰山一角”。 莫索尔透露,他携团队计划在坪山区建立实验室,开创脑科学研究与生物医疗领域跨界合作的新模式,尽快让他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帕金森、抑郁症、偏头痛、老年痴呆等与神经系统有关的脑疾病诊疗当中。

“大脑GPS”助力疾病早期诊疗

大脑内置GPS原理类似卫星定位系统中的经纬度,“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有机形成帮助大脑作出更精确的定位和导航。莫索尔解释,对大脑GPS的研究不仅解释了很多“活地图”们与生俱来的认路能力,同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治将带来福音。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不断上升。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携带阿尔茨海默致病基因的年轻人往往有较明显的大脑定位功能缺陷的表现,经常性走失是早期病患的代表性症状,控制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是最早衰弱的大脑结构之一。此外,莫索尔透露,抑郁症、偏头痛等大脑疾病影响着全世界起码30%的人口,大脑GPS对于诊断治疗这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疗将发挥重要作用。

大脑是最先进的“GPS”

“人类的大脑基本都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做了很多超越人类的事,这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莫索尔在谈及人工智能与大脑定位系统时,记者特别问道: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未来的工作吗?莫索尔的答案非常明确:其实,最先进的GPS就在你的大脑里。

莫索尔解释说,人类认路主要是依靠脑内海马区域的“位置细胞”记忆位置特征,内嗅皮层的“网格细胞”定义坐标经纬系统,并与周围的方向细胞、速度细胞以及视觉感官系统共同协作,最终构成一套大脑定位系统。人脑的构造精巧而复杂,很有可能是在11重维度空间里运行,当人位于新环境中,大脑不仅只是构建地图,它还会对所在位置进行记忆。所以,人类的大脑才是最先进的定位系统。(记者 孙锦 文/图)

[责任编辑:黄芷苑]